1870年代,巴斯尔式长裙取代克里诺林式长裙。巴斯尔长裙因突出后腰的裙撑(即巴斯尔,Bustle)而得名,特指臀部高高隆起的裙子。而70年代到80年代,这一时期称为巴斯尔时期。
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整体国力削弱,又加上了巴黎公社起义的冲击,使得整个法国的服装业进入了一个混乱的时期。这个时候服装的机能性开始受到重视,那些不方便行动还“危险”的巨大裙撑已经不再符合人们的需求,于是,巴斯尔(Bustle)出现了。
穿上这种巴斯尔裙的女士,臀部高高隆起,曾有人戏谑的表示这像是背了个蜗牛的壳。贵妇们拖着重重的壳,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打住,差点唱出来_(:з」∠)_
但是实际上,最开始巴斯尔裙并不是这种“蜗牛终极形态”的。从克里诺林裙到最终的巴斯尔裙,它经历了3次“进化”。
70年代初,在克里诺林裙的基础上,出现 “克里诺莱特”(crinolette)式长裙。
克里诺莱特裙是由波兰式罗布发展而来,后半部用铁丝或鲸须做成撑架使之后突的衬裙,上蒙马尾衬布,罩裙流行托裾形式。
后来,在1877-1880年,为了方便行动,碍事的裙垫被去掉,克里诺莱特变成了“普林塞斯.多莱斯”(princess dress)式长裙。
普林塞斯•多莱斯式长裙上下都很紧身,下摆变窄,紧身裙上配一条别色罩裙,或缠卷在腿部、或装饰在腰部,多余部分集中于后臀部,下摆呈鱼尾一样的托裾形式。穿上这种长裙的淑女们,好像纤细优雅的美人鱼一样~
到了1883年,巴斯尔重新复活,出现新型克里诺莱特(crinolette)式长裙,这个时候不再流行长长的裙摆了。
看到这里,小淑女们应该都看出来巴斯尔裙的特点了吧~
巴斯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后臀高高翘起,几乎与腿成90度直角。据说,这样的裙子可以稳稳放住茶杯!(嘿,女士,借你的屁股放一下。【啪】)
巴斯尔裙的领子也是有讲究的,白天日常外出为高领,夜间参加舞会为袒露的低胸领口。
除凸臀特征外,巴斯尔裙的另一特色是托裾。繁复而美丽的花边通常以层层叠叠的样式出现在女士的裙摆上。精致而优雅,透露着贵族特有的奢华。
此外,巴斯尔裙非常注重强调衣服的表面装饰效果。褶襞、普利兹褶、活褶飞边、流苏装饰等。各种不同颜色、不同质地面料相互组合搭配。只有你想象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综合而言,层层叠叠的花边,精致的细节,华丽的裙摆,夸张的后臀与不足盈握的小蛮腰,为追求前凸后翘的紧身胸衣,以上所有组成了巴斯尔裙。虽然侧面曲线看上去非常夸张,但也是一种时代的美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