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愈发白热化,两大巨头比亚迪和特斯拉相继出招,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推向了新的高潮。比亚迪向供应商提出了降价10%的明确要求,而特斯拉则宣布将付款周期缩短至90天,以此作为对供应链伙伴的“共赢”提议。
特斯拉公司副总裁陶琳在微博上公开表示,通过技术革新增效降本,与供应商共同繁荣,是特斯拉一贯坚持的理念。她强调,2024年特斯拉对供应链伙伴的付款周期已缩短至约90天,旨在进一步优化合作效率。
与此同时,一份比亚迪要求供应商自明年起降价10%的邮件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比亚迪随后回应,这仅是汽车行业的常规年度议价,并非强制要求,双方可协商推进。
不仅如此,上汽大通也被曝出向供应商发出降本呼吁,目标同样是10%。这一系列动作无疑透露出汽车市场在当前复杂形势下的严峻挑战,降价已成为车企争夺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
汽车市场供大于求的现状已成为行业共识,降价似乎成了唯一的出路。特斯拉此前针对国产新能源的围攻,直接采取了降价策略,销冠Model Y降价1万并继续提供5年免息,此举无疑加剧了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
对于消费者而言,零部件成本的降低可能带来汽车价格的进一步下探,购车成本有望降低。然而,这也引发了业界对于产品质量的担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供应商为降低成本可能会牺牲产品质量,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如今,汽车行业已不再是昔日的暴利行业,多数汽车品牌面临盈利困境,经销商和4S店暴雷事件频发。长安汽车总裁王俊曾指出,中国71个乘用车品牌中仅3家盈利,预计未来80%以上的中国品牌将面临关停并转的风险。
瑞银投资银行中国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巩旻也预测,相关补贴政策可能已提早透支市场需求,车企加大产能将导致价格战持续,新一轮车企“价格战”或将在2025年1月爆发。随着新车大量上市,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善,“卷成本”将成为2025年汽车行业的主旋律。
在这场残酷的竞争中,谁将成为下一个撑不住倒下的品牌?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