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特斯拉CEO马斯克还在用"中国电动车全球竞争力极强"的言论敲打美国政府时,中国新能源车企早已开始书写新的国际叙事。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近日接受《金融时报》专访时,抛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我们与特斯拉真正的共同敌人是燃油车。"
这位掌舵比亚迪海外战略的高管透露,即便面临欧盟高达38.1%的反补贴关税,比亚迪仍将通过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本地化生产破解困局。更值得玩味的是,他们在欧洲市场的突破口选择了插电式混动车型——这类产品恰好不在欧盟关税打击范围内,Seal U等车型的推出时机精准得像是预判了政策走向。
不过有意思的是,当被问及美国市场时,李柯的表态却相当谨慎。面对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征收的100%关税壁垒,比亚迪选择暂时止步。这种战略取舍背后,或许藏着中国车企的生存智慧:与其在政治风险过高的市场缠斗,不如深耕政策相对稳定的区域。毕竟,去年在香港资本市场成功募集的56亿美元,足够支撑他们在欧洲市场布下腾势这样的豪华品牌棋子。
"为什么人们仍然选择电动汽车?"李柯在采访中抛出的设问,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中国新能源车的制胜逻辑。当传统车企还在用环保理念说服消费者时,中国品牌早已把电动车进化成"更聪明、质量更好"的智能终端。这种从产品力出发的底层逻辑,或许正是中国电动车在全球市场撕开缺口的真正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