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将于3月11日召开听证会,讨论对中国成熟制程芯片加征更高关税的可能。这项始于去年12月的调查,表面上是为“保护美国半导体产业”,实则试图遏制中国在传统芯片领域日益增长的影响力。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全美三分之二使用芯片的终端产品含有中国制造的成熟制程芯片,甚至半数美国企业——包括部分国防承包商——都说不清自家芯片来源。这恰好印证了中国在汽车、家电、医疗设备等基础芯片领域的市占率已达全球32%,而美国本土产能仅占9%的事实
。一位德国芯片厂商高管透露,中国企业的报价仅需欧美同行三分之一,直接导致Wolfspeed等美国大厂近三年股价暴跌96%、裁员20%。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一边高举“国家安全”大旗,一边却难以摆脱对中国芯片的依赖。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等战略产业高度依赖28nm及以上制程芯片,而中芯国际已被大众、施耐德等欧洲巨头列为核心供应商。若强行要求盟友禁用中国芯片,可能加速全球产业链“去美化”进程——毕竟没人愿意为政治博弈多付50%的成本。
更戏剧性的是,特朗普在听证会前夕突然呼吁废除527亿美元的《芯片法案》,这项曾让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受益的补贴政策,如今似乎成了共和党攻击对手的筹码。而中国商务部早已明确表态:若美方执意加税,将依据RCEP框架与日韩、东盟建立“去美元化”半导体贸易体系。
目前中国大陆月产能已达760万片晶圆,预计2027年成熟制程市占率将突破39%。当美国还在纠结是否对洗衣机、电视机加税时,中国第三代半导体研发已悄然提速——这场博弈的胜负手,或许就藏在那些不起眼的“落后”芯片里。毕竟,谁能想到被EUV光刻机卡脖子的剧情,会在碳化硅晶圆领域反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