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能量奇点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经天磁体"在大孔径高温超导D形磁体领域实现关键突破——首轮通流实验中产生21.7特斯拉强磁场,这个数据不仅超越了美国,还刷新了行业纪录。
这家成立不到三年的科技企业,在临港新片区默默搭建着名为"洪荒170"的下一代托卡马克装置。你可能在科幻电影里见过类似场景:环形磁场将上亿度的等离子体悬浮在真空腔体内,这种被称为"人造太阳"的技术路线,正在从实验室走向工程验证阶段。
有趣的是,磁场强度的提升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几何效应。实验数据显示,当磁场强度翻倍时,装置的线性尺寸可以缩减到原来的三分之一,体积更是能缩小至三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原本需要足球场大小的实验设备,未来或许能塞进标准厂房,这让商业化的门槛肉眼可见地降低了。
资本市场的嗅觉总是灵敏得惊人。2022年米哈游携近4亿元入场,让这家硬核科技公司意外获得了二次元浓度加持。当《原神》玩家在提瓦特大陆收集元素之力时,投资方或许正盘算着如何把核聚变这种终极能源装进现实世界的"神之眼"。
不过技术突破背后仍有现实骨感。当前主流的氘-氚聚变路线虽然门槛较低,但氚元素在地球上的储量只够装满七个浴缸。而要解锁真正的"无限能源"氘-氚聚变,所需的三乘积参数还得再提升二十倍,这相当于要求超导磁体在现有基础上完成三级跳。
看着实验室里闪烁的磁场数据曲线,不禁想到:当科技公司开始用"洪荒"命名实验装置,用"奇门"称呼控制系统时,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修仙小说里的词汇,正在悄悄改写人类文明的能源剧本。只是不知道有生之年,我们能不能等到核聚变发电站和钢铁侠的方舟反应炉同台竞技的那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