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保政策正经历新一轮震荡。当地时间7月3日,美国环境保护署(EPA)宣布将重新评估拜登政府于2024年制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该标准曾要求到2032年将乘用车排放较2027年水平削减近50%。这项被视作"史上最严"的环保政策,如今却可能因政治风向转变而面临瓦解。
这项政策的核心逻辑直指汽车产业转型——要实现减排目标,2030至2032年间美国市场销售的新车中,电动汽车占比须达35%-56%。这种强制性的产业转型要求,曾迫使福特、通用等传统车企加速电动化布局。但随着EPA态度的松动,汽车制造商或将重新调整战略重心,这对特斯拉等新能源车企显然不是好消息。
政策转向背后是两党执政理念的激烈碰撞。拜登政府时期推出的《通胀削减法案》中,专门为电动汽车购买者提供7500美元税收抵免,并斥资30亿美元推动电池本土化生产。这种政策组合拳曾使美国电动汽车销量在2023年突破百万大关,市场渗透率达7.6%。但特朗普近日公开表示:"我们不需要政府告诉美国人该开什么车",其竞选团队更承诺将取消所有电动汽车补贴。
更具象征意义的是,特朗普政府早在2020年就已废除"2030年电动车占比50%"的产业目标。如今EPA的立场软化,意味着美国可能彻底放弃通过行政力量推动能源转型的尝试。这种政策摇摆不仅影响车企的长期规划,更让《巴黎协定》的减排承诺显得愈发遥远——要知道,交通领域碳排放占美国总排放量的29%,而该国已正式退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公约。
有趣的是,当欧盟多国设定燃油车禁售时间表时,美国却在加大石油开采力度。能源信息署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原油日产量达1320万桶,创历史新高